近年来,随着雨天高温雾霾等天气频发,室内体育课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何让室内体育课既有趣又有效?世外小学体育组为此拉开了一年一度的骏马奖的序幕。
以融合创新,探索多元教学模式为目标
室内体育课评比的核心主题聚焦于“创新教学手段”与“学科核心素养培养”。例如:
信息化融合:通过多媒体课件、体感游戏等工具,将传统运动技能与科技结合,如范海龙老师的酷跑热身、杜宇老师体感游戏“跳绳挑战”等,激发学生参与热情。
情景化教学:瞿湖以热门动画“哪吒魔童闹海”等主题设计情境,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互动中掌握运动技能挑战自我。
跨学科整合:结合德育、传统文化等元素,如黄建设和张子奕老师在武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,或通过八段锦传递健康理念。
从“教会”到“锤炼意志”
室内体育课不仅在于提升课堂质量,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:
1. 技能与健康并重:通过科学设计的体能训练和运动技能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与协调能力,如刘楚杨老师的认识身体的五大超能力。
2. 运动品德的培养:强调规则意识、团队合作、意志品质等素养的培育。如孙国栋老师趣味沙包挑战赛。
3.教学资源创新与开发:谭晓阳老师利用有限空间(如教室桌椅)开发投掷课程,利用课桌设计“飞行区”“禁飞区”,突破场地限制。
多维标准,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
学校领导从教学设计、课堂实施、技术呈现等方面给与了评价。希望我们体育组能够破解教学难题,继续推动课程改革:
1. 应对环境挑战:在雨季、雾霾等天气下,保障体育课的质量和学生锻炼的实效。
2. 促进教师成长:通过评比活动推动教师创新教学设计。
3. 学生终身受益: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与兴趣。
室内体育课教学评比不仅是教学质量的“试金石”,更是教育创新的“孵化器”。通过科技赋能、情景创设和评价优化,室内课堂正从“被动应对”走向“主动设计”,为学生打造“风雨无阻”的运动天地。未来期待更多教师打破空间局限,让每一节体育课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!
撰文 瞿湖
摄影 体育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