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和公告 > 公告
公告

上海市世外小学体育“一校一案”

2025-09-26

上海市世外小学体育工作方案

 

一、总体目标

为全面贯彻《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沪教卫党〔2025〕145号)文件要求,坚持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和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”的核心理念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。现就世外小学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,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工作,制定方案如下。

 

二、工作目标

1.教学质量显著提升:体育课程开足开齐开好,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多样,学生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。

2.锻炼习惯基本养成: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,课外体育锻炼常态化,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。

3.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增强: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持续提高,学生肥胖率、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。

4.竞赛体系更加完善:构建班级、年级、校级、校际等多层次、多样化的体育竞赛体系,学生参与覆盖面广。

5.特色品牌初步形成:形成“一校一品”“一校多品”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局面,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厚。

6.保障条件全面达标:体育教师配备、场地设施、器材装备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逐步优化。

 

三、组织架构

(一)领导小组

组  长:张悦颖

副组长:陆素英、闵燕

(二)工作小组

小组成员:周颖、朱静娣、陈洪、张宁敏、黄卫华、瞿湖、杜宇、各年级组长

 

四、工作任务

(一)保障运动时长

严格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运动2小时:

1.每周实行5+2的体育课堂设置模式。即5节体育课2节活动课。

2.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。根据季节开展大课间活动,保证活动的全员性、多样性、趣味性。户外活动内容有spark游戏、冬季长跑、冬季长绳、短绳、武术操、体能操;遇到特殊天气(下雨、高温超过34℃、雾霾、台风等)安排室内活动,桌面游戏、室内韵律操、技战术学习。

3.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,安排晨间跑、课间游戏。中午阳光体育活动,年级组老师和相关体育教师分场地、分项目组织趣味游戏活动。

4.每天不少于1小时课后服务,包含体育社团,覆盖1-5年级多种项目,学生按兴趣报名。

5.放学布置适当的户外或居家的体育作业。

(二)丰富项目设置

学校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,课程项目方面境内部和双语部略有不同:

境内部

1.体育课程中除新标教材要求的的体育项目外,还设置了每个年级的特色项目,如一年级初级曲棍球、二年级进阶曲棍球、三年级足球排球、四年级游泳、五年级攀岩。

2.周一至周五学校设置了丰富的社团和课后服务。如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曲棍球、跆拳道、田径。

双语部

1.体育课程中除新课标要求的体育项目外还设置了一年级SSPARK体育游戏、二年级跆拳道、三年级马术、四年级游泳/足篮球、五年级定向越野课程。

2.学校周一至周五安排丰富的体育社团和课后服务,包括足球、篮球、跆拳道、健美操等。

(三)开展赛事活动

1.每学期组织一次春、冬季运动会。每次运动会时长为半天,学生全员参与,设计集体和个人项目。春季运动会项目是趣味田径运动会,冬季运动会是趣味传统项目运动。

2.每月“悦动赛”因校区不同,结合部门、年级开展一次半天时长的体育活动。如曲棍球班班联赛、足篮排联、定向越野、健美操等比赛等。

(四)场地设施保障

境内部:两片室外篮球(非标)50m跑道、足球场(篮球场共用)、体育馆、一片室外排球场。

双语部:两片室外篮球(非标)、50m跑道、足球场(篮球场共用)、体育馆、两片室外排球场、屋顶小型足球场。

(五)师资队伍配备

1.打造结构合理的教研梯队。目前体育教研组共13名专职体育教师,其中高级职称1名,中级职称4人,二级教师8人;研究生学历4人,本科学历9人;区骨干教师1人。

2.复合型跨学科教师发展。鼓励教师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多个项目的教学能力和赛事组织能力,一专多能承担多个社团和校队任务,如田径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曲棍球、攀岩、游泳、健美操、跆拳道等。

3.完善绩效考评机制。学校注重评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:每学期从师德、安全、备课、上课、作业、教学质量、课后服务、竞赛指导、科研、常规管理、通讯撰写等方面综合考评,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,与绩效挂钩,与评优挂钩。

4.分层分类校内外培训。根据老师的专业分类选择校内,区级及市级培训,通过集体备课、磨课、赛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持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。

5.通过购买服务整合社会力量。为丰富体育课程项目,从校外引进了跆拳道、游泳、马术、曲棍球课程和专业教练员,激发学生运动兴趣。学校对相关教师进行统一管理,配备助教,确保安全与课程内容的高效落地。

(六)实施干预指导

1.精心组织体质健康测试工作,做好结果分析与反馈;

2.制定体质健康全过程管理办法,对体质健康水平处于“良好”以下学生的指导;

3.两部门体育馆配置体育智能系统,对学生的跳绳、立定跳远、仰卧起坐项目进行运动成绩、运动技能等内容的数据可视化,针对数据精准分析并指导。

(七)强化安全保障

1.每学期开展教师运动安全培训。通过体育课堂、教研组、备课组对校内外体育教师/教练员的运动安全进行培训。

2.学校AED配备齐全。组织全体体育老师包括外籍教师全员开展专业培训且通过,获得AED操作资格。

3.学校建立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。对全校师生进行流程宣讲学习。从第一目击者到体育教师、校医、家长、校长室,确保学生第一时间得到正确伤情判断和救助以及后续的处理与跟进,层层安排到人,将运动伤害降至最低。

4.打通定点医院运动伤害救治绿色通道。定点医院包括: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、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、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。